回天新材:2022年营收净利双增 新届董事会交出“高质量”答卷_世界短讯
4月17日晚间,回天新材(300041.SZ)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。2022年,公司在新一届董事会的领导下交出“高质量”答卷,实现营收净利同比双增,经营业绩保持稳步增长。
2022年,公司实现营收37.14亿元,同比增长25.71%;实现扣非后净利润2.73亿元,同比增长39.40%;基本每股收益为0.68元,同比增长23.76%。值得注意的是,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.5元(含税),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,切实回报广大投资者。
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经营业绩持续增长
(资料图)
回天新材深耕工程胶粘剂行业40余年,已成为行业中规模最大、产品种类最多、应用领域最广的内资企业之一。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性能优化,“回天”系列胶粘剂品牌在工程胶粘剂市场已享有卓越的声誉,各类主要产品在各自细分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。其中,公司光伏硅胶市占率近45%,稳居行业龙头。
近年来,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,结合市场需求,逐步优化、加强产能布局,持续保持在光伏新能源、通信电子、智能家电、新能源汽车、高铁、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资源投入。公司目前有机硅胶年产能约16万吨、聚氨酯胶年产能约4万吨、其他胶类年产能约1万吨、太阳能电池背膜年产能约8,000万平方米。
在建产能方面,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及发展规划完善产能布局,新增投资建设的光伏有机硅密封胶产能3万吨/年已于2023年3月建成投产,新增投资建设的年产3600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背膜项目、年产约1万吨锂电池用双组分聚氨酯胶项目、年产约1.5万吨锂电负极胶项目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,年产约3.93万吨通信电子新材料扩建项目报告期内按计划推进,预计于2023年7月建成投产。
2022年,公司业务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,各类高性能工程胶粘剂销量为13.84万吨,同比增长24.75%。分产品来看,公司主要产品有机硅胶、聚氨酯胶、太阳能电池背膜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2.01%、40.70%和36.23%,增速均超两成。
分行业来看,在光伏新能源业务领域,公司光伏硅胶、太阳能电池背膜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4.81%、36.23%,战略新品CPC(双面涂覆型背膜)销量占比稳定提升;在电子电器业务领域,公司实现收入5.75亿元,同比增长25.08%,其中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市场开拓成效显著、销售增速强劲,业务持续上量;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维修业务领域,公司实现收入5.66亿元,同比增长14.52%,其中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业务为公司的重点战略业务,发展势头强劲。
科研转化能力强劲引领国产替代
作为工业粘胶剂的龙头企业,回天新材具有较强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业生产的能力,是国内工程胶粘剂行业中研发品种最丰富的企业。
报告期内,公司持续聚焦重点应用领域、重点产品,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成果转换,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,在胶粘剂高端应用领域打破国外企业技术壁垒。2022年,公司研发费用投入1.75亿元,占营业收入比约4.71%,为近三年最高水平;研发人员数量为281人,同比增长16.12%。截至2022年12月31日,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71项授权专利权,其中发明专利129项、实用新型专利39项、外观设计专利3项。
2022年,公司重点研发项目约40项,其中量产阶段11项,涉及消费电子用环氧胶、汽车电子导热灌封胶、电机导热灌封胶、动力电池导热结构胶、高端三防漆等产品。公司研发项目达成率约95%,新产品销量过亿元,研发转化成效显著。
回天新材凭借着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,在部分中高端产品细分市场上,公司产品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,并正以其显著的性价比优势在各个应用领域逐步替代进口产品,抢占市场份额。目前,公司研发的汽车电子高导热灌封胶、锂电池负极胶、军机用耐高温结构胶等众多国产替代产品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。
海外经营业绩亮眼内生外延实现高质量发展
值得注意的是,报告期内,公司凭借在海外市场积累多年的渠道资源和客户关系,加大市场开发力度,实现出口产品在光伏新能源、电子电器、包装等各个应用领域的高速增长,产品销至越南、日本、印度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俄罗斯等地,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。2022年,公司出口业务销售收入达5.26亿元,突破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约92%;毛利率为27.90%,高于公司国内业务平均毛利率水平,海外市场拓展成果显著。
展望未来,回天新材表示,公司将聚焦光伏新能源、电子电器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维修三大主赛道,夯实主业经营,借力资本拓展产业合作,打造内生+外延协同发展的一主多控型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。
内生方面,以高端工程胶粘剂及新材料为主导产品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聚焦高增长行业和标杆大客户,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,继续推进低成本和高质量的精品战略,加大科研投入,夯实主业竞争能力和规模;外延方面,聚焦主业相关赛道,内引外联,通过自有团队或参与设立的产业基金,寻找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的优质投资并购标的,延伸公司上下游产业链,发挥产业协同效应,拓展公司盈利空间。
关键词: